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山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重庆工作纪略
2023-07-27 17:02:5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孩子超了本科线100多分,向您报个喜。”“孩子过线了,谢谢您!”6月末,临近放假,又正值高考成绩发布,薛永杰的手机被学生家长的“感谢微信”刷屏了。

数学高级教师薛永杰是临沂一中副校长,去年8月,受命选派支援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现任学校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与他一同前来的还有王东、刘林强、公锋三名临沂教师。对学校在今年高考实现的新突破,他谦虚地谈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一名优秀的教师或许可以改变一个班级,整体的提升靠的是团队配合。”

“支援一所学校、示范一个地市、留下一支队伍。”2022年8月以来,我省从临沂、泰安、东营、聊城四市的优质高中和职业院校遴选出首批28名教育骨干,远赴重庆城口、巫溪、酉阳、彭水四县,持续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东西部教育协作向纵深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贡献山东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任实职、给实权、压实责”

在酉阳的这一年,古爱兵每天的微信计步由原来的1万步骤升至2万多。“虽然瘦了10斤,但小腿粗了一圈。”他笑称,“肩上压了‘担子’,就得多走、多想、多干! ”

担任酉阳二中校长之后,他修订完善制度,优化内部管理机制,搭建管理推动平台,建立了一个靠制度管人、靠流程管事、靠文化引领的内部运行机制。

除古爱兵以外,另一名同样来自东营帮扶团的同志担任团委书记,主抓德育工作,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另外2名具备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分别担任各科教研组组长,承担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组织教研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与当地教师形成教学团队,通过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带动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一年来,酉阳二中帮扶团队分工协作,凝心聚力,从制度建设、教学业务、师资培训、班级管理等方面,通过联、帮、带、建等措施,搭建起学习借鉴和交流融通的通道,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科研更加深入、学生更加乐学,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增强了动力。

“紧张却充实!”在酉阳二中办公室副主任洪波看来,自从帮扶团队到来后,工作内容确实增加了不少;从早读到晚自习,从上班时间到双休日,每一天都非常充实。“累,但是看到他们比我们更累。我们只需要自觉做好分内工作,而他们连行政管理、教学工作都要抓起,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酉阳职教中心是东营市“组团式”对口帮扶的另外一所中职学校。校长杨登山以修订教师考核办法为切入点,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学校行政值班、带班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建立起管理、督查、反馈、优化的全流程闭环式工作体系。以他为首的帮扶团队全员住在校内,从抓常规、抓行为规范做起,加强学生自爱、自信、自强教育,全天候参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在帮扶带队实干作风和奉献精神的带动下,全校管理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广大教师凝聚力责任感明显增强。

作为“组团式”帮扶对口学校,酉阳职教中心新增市级优质专业1个,获批重庆市中华职教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工作室,在全市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2项,获各类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54项,获得市级荣誉称号21项。在2023年春季高考中,学校本科上线人数与去年相比增长了55.3%,创历史新高;2名学生分别获机械加工类、园林类重庆市第一名,9名学生专业技能测试成绩获满分……

根据要求,我省对口向每所被帮扶学校选派1名校长、1名中层管理人员及若干名专任教师。其中,校长帮扶时间为3年,中层管理人员及专任教师帮扶时间为1年半。“任实职、给实权、压实责”是“组团式”帮扶与以往支教最大的不同。据省教育厅教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组团式”帮扶的重点在于突出“团”字:推进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细落实,校领导班子积极磨合,围绕“四个明显提升”优化办学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可操作性、可量化、可评价的帮扶方案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推进“组团式”帮扶工作精准实施。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渝、鄂、黔三省(市)交界的偏远山区,来自聊城三中的教师刘海生深知:“由于两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对象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不同,仅仅依靠生搬硬套和简单移植东部的经验绝对行不通。”

任职民族中学校长之后,刘海生首先在调研上下了大功夫,从2个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堵点和痛点下手。对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他从机制改革入手,制定并实施了绩效综合考评办法和中层干部竞聘办法,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也开辟了上升渠道。对教师业务水不高的问题,学校积极申请300万元东西部协作专项资金,筹建“民中名师大讲堂”,引进名师,分三年对民中教师进行轮训;同时,委派学校中层领导到聊城三中挂职跟岗学习,全面促进民中教师干部成长。

在帮扶团队“领着教师干,干给他们看”的带动下,民中教职工也逐渐从“看着干”变成了“抢着干”;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逐步转变为“引导学”。教师队伍在市、县比赛中屡获佳绩 。课题结题开题10余项,教师发表论文20多篇,12名教师参评彭水骨干教师。

巫溪县上磺中学是山东对口帮扶重庆四所普通高中里唯一的地处乡镇的学校,即便是与县城学校相比,办学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经济状况困难、生源流失严重、留守儿童众多”成为校长夏昕宇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

对此,夏昕宇一方面身先士卒,率先带领党员教师挑起了毕业班和一些重要班级的任务。创新实施“双教研组长”制度、“青蓝结对”制度、“推门听课”制度,精心指导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迅速提升。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启动新食堂建设、宿舍改造,推动食堂陪餐工作,改善学生生活条件。有教师自费数千元,为班级购置收纳柜;有教师周末驾车送学生回家,替在外打工的家长照顾生病的孩子……一年来,帮扶团队以爱育爱,相继开展以家庭帮扶、资金帮扶、物资帮扶、学业辅导、行为引导、心理疏导为内容的帮扶指导活动,以实际行动弥补学生家庭的教育缺失。

鉴于“在校生90%以上是留守儿童”现状,在巫溪县职教中心校长赵成龙的坚持下,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成了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补齐了学校心理咨询短板,学校在班主任管理能力、学生技能素质等方面明显有了提升。同时,团队提出“十个一”行动,要求每名帮扶团队成员在帮扶期间完成10项工作任务:在能力所及范围内帮扶1名贫困学生;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联系1名专家来学校指导工作;帮带1批徒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助推学校发展……

“彭水教育事业取得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聊城教育同仁的帮助和支持。”彭水教委负责人动情地说道,“2023年,聊城市又援建了7个项目,涉及资金1809万元。”面对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山东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前方带队伍、后方作支撑、创新抓供给” 的“组团式” 帮扶之路。

援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帮是为了不帮”,临沂市卫生学校副校长、现城口职教中心校长张旸认为,教育帮扶的最终目标是要为当地打造一支“靠得住、教得好、留得下”的名师优师教育队伍。为此,他在上任之初着手建立“团队带团队”“师傅带徒弟”的帮带机制,并开启了与帮扶校合作培养模式,实施名优教师培养计划。

在师资队伍的素养提升方面,张旸主抓培训提高和项目带动。师资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经常邀请全国专家来学校举办各种培训班和讲座,另一方面分批安排教师到东部高校和职业学校学习、进修。项目带动则是把8个校本教材开发编写、20个校级课题立项任务全面分配,同时组建了7个教学能力大赛团队。通过以上项目的开展,让全体教师一年到头“人人有事做”。

彭水职教中心在校长闫向东的带领下先后引进国家级、市级知名专家为领军人才导师,构建了“导师制”领军人才培养机制;以每三年需完成一轮全员教师培训为基准,搭建外出培训平台,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骨干教师、管理干部、班主任提升培训,引领教师成长。

为了让人才来了有“驻足之地”,学校成立了校专家工作站点2个、名师工作室5个、双师工作室6个、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市级名班主任室1个,建立了激励导向下的教科研奖励办法、项目管理办法、骨干、名师培养培训机制等,营造了良好的共生共荣生态环境。另外,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东部学校自身优势,分别与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潍坊商业学校等5所学校签订帮扶战略协议,实现资源共享、成果互认;选派优秀干部到校挂职、任职,积极融入团队,将“挂职”变“任职”,发扬山东人的奉献精神和教育情怀,切实解决人才紧缺问题。

鲁渝协作、“组团式”帮扶之路上,两地结对学校间通过广泛开展名师送教、挂职跟岗、人员互访活动,推进实施了教育教学资源、经验共享互通。以聊城结对彭水为例,两地自开展教育协作至今,已结对学校44对,涵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学校;互派教师129人(聊城到彭水支教98人,彭水到聊城交流31人);东西部协作骨干教师培训25人,骨干校长培训23人,山东网络研修项目惠及全县中小学全体教师。

今年,我省将继续投入2400余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提升被帮扶学校的硬件条件。同时,采取请专家送教、外派教师研学等形式持续提高当地教师教学水平。“我们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力的教育帮扶活动。在助力重庆市4个重点帮扶县的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过程中,我们留下了山东印记。”山东协作重庆干部管理组领队董瑞忠如是说。

●采访手记

这就是“实在的鲁教人”

从渤海之滨到山城腹地,山高路远,行则将至。山东派出的8个团队、28名骨干教师开展“组团式”帮扶已经一年有余,当地人最多的评价就是“山东教师实在”。在一周的采访中,记者对于“实在”的帮扶团队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的“实在”在于“格局”,即便山东的教师配置并不宽裕,但我们仍然选派了最优秀的教师去重庆援教。其中,既有管理层的中流砥柱,也有学科教学的领航人。他们令行禁止,使命必达,尽己所能,援渝所需。他们的“实在”在于“实干”,吃住在校,披星戴月,一边为山城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一边牵手后援团队捐资助学,用实际行动架起鲁渝协作连心桥。他们的“实在”在于“乐观”,因气候潮湿起了湿疹——“抗一抗就好了”,吃饭辣得肠胃不适——“吃一吃就习惯了”。

有时候,他们“实在”得可能有点儿“傻”,节假日不休,加班费不拿;有时候,他们可能有点“轴”,为了课题中的一个词能争论得面红耳赤,教师技能大赛演练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就不吃饭……

但,这就是我熟悉的“实在鲁教人”——为了践诺“山海之约”,用行动践行教育的初心,用坚守书写担当的鲁教人。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作者:孙荣光 张晓

编辑:王真

审核:白天

关键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