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之日起,甘肃省就全面开启了数字化改革的征程。兰州文理学院作为甘肃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积极探索并实践“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新发展阶段要求,加速推进“爱文理、智慧文理、数字文理”新大学的建设进程,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加强顶层设计
持续完善运行机制
(资料图片)
学校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切实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同时,党委将教育数字化转型纳入学校整体布局,系统推进,每年结合实际进展和运行情况开展专题学习和调研活动,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整体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
领导班子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秉持“抓统筹、强基础、拓平台、求创新”的工作思路,遵循“整体规划、重点推进、深度融合、归口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研究制定学校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数字校园建设指导思想、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细化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切实抓好工作任务落实,提升工作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前瞻性,确保教育数字化工作同频共振。
学校积极借鉴、学习教育数字化转型先进经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与多所兄弟院校进行信息化实践经验的交流,坚持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数字校园建设经验,通过旧系统迭代升级,新系统、一网通办、数据中心同步推进,数据打通、消除孤岛的工作路径,在数据管理上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注重应用与数据的相互促进和循环驱动,持续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学校进一步完善教育数字化项目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建设”的原则,秉承“需求导向、数据驱动、业务融合”的建设理念,实现数字化项目论证、立项、审核、监管和验收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建设路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示范效应,确保教育数字化工作协同发力,实现教育数字化项目建设科学推进。
学校广泛开展教育数字化宣传动员活动,邀请国内教育信息化知名专家开展讲座、讲学,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要求上来,形成校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各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工积极互动的教育数字化环境,确保全员参与到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来。
优化数字基座
不断夯实基础平台建设
为全面落实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兰州文理学院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夯实学校数字底座。
一是大力推进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建成有线、无线、5G、物联网等多网融合的数字化校园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园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形成“处处可学、时时可学”的泛在网络学习环境。
二是持续开展数字化基础云平台建设。学校建成基于超融合技术的私有云计算中心,支撑信息化平台的快速部署和便捷管理,为数字校园提供可靠的数字化环境,为教育数字化提供可靠的算力基础和存储服务。
三是不断完善数字化“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学校以数字化推动管理服务效能提升,建立流程化、规范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通过智慧校园门户和“i文理”App,实现“一网通办”。
四是加快推进数字校园“数据中心”建设。学校建成覆盖教学、科研、人事、学生、财务等为核心的数据中心,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汇聚、清洗、共享和管控,有效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一数一源”。
五是切实打造云网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安全体系。学校通过汇集多维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数据源,实现网络安全“可感、可视、可控、可治”,建立信息安全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数字化网络安全态势可视平台。
提升发展内涵
持续加快教学数字化转型
“育人”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为实现科学育人,兰州文理学院从以下几个方面竭力打造数字化育人环境,加快教学数字化转型。
第一,探索适应基于不同教学模式创新的智慧教室,切实发挥智慧教室助推课堂教学变革中的作用。学校积极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数字化改革,探索使用课堂大数据分析平台,完善基于过程化的教育评价体系,吸纳使用第二课堂平台评价数据,建设培育五育并举的数字化育人环境。
第二,积极参与虚拟教研室建设。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和西部六省六所高校携手共建国家首批网络与新媒体虚拟教研室,实现新形势下跨学科、跨地区的教学科研探索。由中国传媒大学支持申报获批的西北高校舆情传播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大数据资源平台对西北五省高校舆情进行监测,为教育部提供相关舆情监测数据支撑。
第三,不断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力度。学校持续推进自身“慕课、金课”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共建,上线一批“线上一流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积极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首批课程当中,有35门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被100多所高校共享选用,4门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第四,打造在线智慧学习空间,拓展智慧化应用场景,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普及。学校全面建成混合式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创建线上课程4500余门,参与学生26145人次,年活跃课程730余门,参与学生11100人次。同时,实现了信息化教学管理和在线教学大数据监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已日趋成熟,网络学习空间得到有效普及。
第五,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教学科研创新工作。学校面向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智慧课堂常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修、信息化教学综合能力与教学品质提升在线研修,利用信息化持续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学校教师多次在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表彰。
依托区位优势
探索教育数字化服务社会发展
兰州文理学院积极服务甘肃文化大省和旅游强省战略,聚焦甘肃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底蕴,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需求,整合计算机和艺术学科数字化资源优势,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办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学校VR技术研发与推广中心依托甘肃省产业支撑引导项目,获批甘肃文化遗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成基于虚拟现实的大地湾史前文明数字化全景综合展示平台,为甘肃其他历史文化遗存的数字化复原工程提供可复制的方案,提升了甘肃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坚持“立足传媒艺术、服务文化旅游”的理念,以教学促进科研发展,以科研反哺教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建立产、学、研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平台,建成康县、宕昌美丽乡村旅游VR全景旅游平台,加强文创和旅游纪念品数字化产品设计加工,用“金城尕娃”“雁宝”等甘肃元素讲好甘肃故事。
2023年3月,甘肃省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指出,教育与社会文明发展共生相伴,每一次科技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进步,每一次产业变革和生活方式的转型,都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教育,要深入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进全省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要着力做好“建、用、创、管”四篇文章,营造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环境;要准确把握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原则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兰州文理学院数字校园整体规划与建设之路已走过了十年,学校以教育数字化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能、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提高办学水平为落脚点,初步锻造出了属于本校本地区的亮点和特色。
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竞争力和增长极,为学校作为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获批数字媒体技术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排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前列,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日益提升。
着眼未来布局,把握发展方向,兰州文理学院将以中国传媒大学对口支援为契机,贯彻落实好甘肃省教育数字化现场推进会精神,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以构建“智能教育数字新生态”为总体目标,从加快建设“具有区域影响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需求出发,打造出属于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文理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名片”,继续用教育数字化支撑学校高质量快速发展,持续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为甘肃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3年5月刊
作者:林沛(兰州文理学院信息中心)
责编:陈永杰